技术创新令人着迷。但这一切的最终受众是用户。正如史蒂夫·乔布斯所说:“你必须从客户体验开始,然后再回到技术上,而不是反过来。”企业家需要更多地思考以用户为中心,学习“逆向思考”的思维方式。
伙计们,现在是时候再次关注用户了。
1.用户界面/用户体验
来源:Uniswap
类似于 Uniswap 和 Lido 的界面实际上已经成为 Crypto 的标杆。在 UI/UX 设计方面,它应该尽可能简单直观,让用户轻松理解和使用,尽可能减少摩擦,对用户做出最少的假设。
1.1 用户界面
网站通常是用户访问一个项目的重要入口,作为一个重度产品体验者,我有过两次印象深刻的崩溃瞬间:
1.2 用户体验
我想用两个例子来说明——现阶段 Crypto 的用户体验需要更加细粒度的优化。
我一直认为移动端的重要性被忽视了。目前大多数 dapp 都缺乏流畅的移动端体验,只能通过浏览器(内置于钱包)使用,需要在浏览器和钱包之间来回切换。想象一下,你是一个狂热的 memecoin 交易者。当你不能保证自己一直在电脑前时,你会对自己的仓位感到焦虑,所以一个移动端的 Dexscreener 会让你安心很多。
通过与 Privy 的合作,friend.tech 向内置钱包迈进了一步。但与 CEX 的移动版本相比,DEX 在用户体验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对于时间敏感的交易(例如合约交易),实时通知推送或价格警报非常有用。对于社交应用来说,随时随地分享的重要性更为重要。
AI和LLM可以帮助用户很好地理解一个新项目。
例如,当我访问 Layer2 生态系统页面时,我通常会感到困惑。它显示了 Uniswap 和 Aave 等常见协议,以及很多钱包、工具等。我知道这些协议,但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。想象一个 Agent,它可以根据最近的链上数据告诉你大家在这个 Layer2 上玩什么 dapp,以及哪个协议增长最快。它甚至可以分析每个用户地址的行为,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。
诸如此类的事情让我感觉 Crypto 在 UX 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几年前,我会认为我们没有足够好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大规模采用的应用程序。最近,我们有一个可扩展的底层链和一个易于集成的用户入职流程。现在是时候在 UX 上花更多时间了。
2. 粘性..该怎么办?
在加密货币中,获得一些短期增长数据相对容易——你可以立即发起一场 Campaign,赠送某种 Genesis NFT 来实现短期目标。这实际上被视为一种暗示,表明用户可能对未来的潜在收益有一定预期。然而,吸引真正的用户并获得他们的长期采用是一件更困难的事情,这条路上几乎没有捷径可走。(在 DeFi Summer 到来之前,Uniswap 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做出一款好产品)
值得注意的是,Warpcast 目前占据了网络活动的 90%,但可能还有其他客户端在这个基础设施上提供各种独特的主张。此外,大多数人将其用作纯粹的 Web2 社交媒体平台,因为用户尚未接受培训以利用其提供的一切。重要的增长信号将是个人使用 Farcaster 原生解决方案来使他们的用户体验最像预期的不同功能(去中心化社交图谱、框架等),这可能需要时间,因为图谱本身在早期阶段还不够成熟或足够强大。
2.1 获取,等等..都是为了空投吗?
虽然我不想把空投和获客混为一谈,但事实上空投已经成为了获客的一条捷径。
一般而言,空投现在被视为一种获客手段,空投的代币被视为获客成本。
我觉得重要的是思考空投的目的,你想通过空投实现什么目标,如何管理预期,如何根据这些目标制定策略?
StarkNet 近期向全球 GitHub 上排名前 5000 的 repos 贡献者发放了奖励,这显然是想让 StarkNet 乃至 Crypto 进入传统开发者的视野,其他协议也曾提出向家族承诺者或者开发公共产品的团队发放空投。
我同意Regan说的:“社区就是和网友一起赚钱”。不得不承认,很多用户都是使用预代币协议来获取空投的。
不过,我对 Hayden 所说的“不要吝啬——捐出一大笔钱。如果你认为社区不值得一大笔钱,就不要发行代币”持保留态度。Hayden 这句话中的“社区”其实和现实中的“社区”并不等同。
要知道,在“女巫”猖獗的空投季,区分真正的“社区”和“女巫”已经非常困难,后者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产业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协议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识别真正的贡献者,并考虑长远发展。
空投其实已经有点毒了,用户往往把风投机构和项目方当成自己的绝对对立面,项目方在空投规则的设计上也陷入了两难,空投农民占了社区的相当一部分,如果觉得收益不好,可能会在 CT 上给你的项目做代投。但是如果不进行筛选,代币往往不会奖励给真正的用户,他们会面临更大的抛售压力,这对项目方来说相当棘手。
话虽如此,当你想使用空投来引导时,请记住永远不要含糊其辞,不要欺骗用户,并确保传递清晰的信息和规则。
我的意见是,如果你是一个长期建设者,那么就尝试让事情回归有机。不要做过度营销给用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期望,而要专注于打造好的产品。
总之,大多数项目进行空投都是为了吸引用户长期使用产品。这就要求你在释放空投预期之前,有足够好的产品。如果用户体验不好,空投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,给用户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空投目标和策略,以及好的产品,那么就集中精力建设,享受有机增长,等待更好的时机到来。
2.2 保留
不同类型的项目往往有不同的用户留存策略:对于 DeFi 来说,是流动性;对于 NFT 来说,可能更多的是社区。
Uniswap 在过去几年中积累了坚不可摧的流动性和强大的品牌。当人们想要兑换某种代币时,他们往往会直觉地首先想到 Uniswap,并理所当然地认为 Uniswap 会有最好的流动性和最低的滑点,而不必去 DeFiLlama 寻找哪个池子的深度最好。这种基于人们直觉的品牌效应所创造的护城河相当坚固。
另外,大基金构建的流动性相对稳定,而大基金的动作往往比小基金慢,因此,除非你能提供强有力的激励机制,否则重建流动性是极其困难的。
对于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应用项目来说,社区可能是最重要的。当然,社区这个概念很难被具体化。你可以说社区的本质是一种文化、符号、标志,一群特立独行的怪人为了好玩的事情聚集在一起。
当我们判断创始人是否是 Crypto-native 时,我们通常会与创始人沟通他们对社区的理解。这种理解是长期、至少一两年的社区积累所获得的直觉和心态。对于这样的项目,创始人需要努力去了解社区,感受文化,倾听用户在说什么。
3. 寻求代币市场契合度
Token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对项目的共识。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,Arbitrum作为TVL最大的L2,现金流强,这是一种共识;dogwifhat的帽子共识也是一种共识。市场想要什么样的Token?市场买入什么样的Token?我从效用和投机的角度来理解。
公用事业
效用也分为几种类型:
一些Infra项目的性质决定了它们无法赋予Token很强的实用性,比如目前大部分L2 token只具备治理实用性,或者带有叙事性的“投机”性质。
猜测
散户认为这个代币有上涨潜力,无论原因、方向、产品、叙事等,市场都会形成合力支撑代币价格。
对于用户来说,叙述往往是最直接、最容易理解的。很多 Infra 项目面临的问题是项目概念过于晦涩难懂——很难指望每个用户都能理解 ZK、FHE 等密码学原理,或者开发者工具之类的东西,以及它们带来的好处。但我们可以尝试传达一些简单的信息,比如将这些抽象成一串字母或短语:ZK、FHE、Restaking 等等。
Trace 在《Unbundling Attention》中提到了两个很好的观点:“大”和“简单”。例如,L1 是 Crypto 世界中经久不衰的叙述。它足够大,可以容纳大量的 dapp 和用户。再比如,memecoin 是最简单的代币。它几乎没有学习曲线。用户购买它的唯一原因是对价格上涨的预期,因此它可以迅速占据用户的心智份额。
我觉得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用户如何看待一个项目,如何与它互动。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用户体验 Solana 的时候,对比以太坊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快、便宜,所以用户觉得 Solana 比以太坊好。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思维逻辑。我也观察到很多 EigenLayer 的 restaking 者其实并不知道 AVS 是什么,但是因为 EigenLayer 有 stake 的界面和交互流程,会给他们一种熟悉的感觉,让他们更快的接受 Restaking 这个叙事。